姑苏实验室正式揭牌成立 集聚顶尖力量打造国家实验室
昨天,材料科学姑苏实验室成立大会举行,姑苏实验室正式揭牌成立,并获颁“江苏省实验室”。大会提出,要瞄准建设国家实验室目标,高水平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。会上,众多院士和行业顶尖专家齐聚一堂,为苏州建设姑苏实验室出谋划策。
院士专家出谋划策,突破材料瓶颈引领新兴产业发展
姑苏实验室自今年2月正式启动筹建以来,各项工作有力推进,分别召开了三场专家论证会,并确定姑苏实验室总体科研战略发展目标和主要研究领域。
在实验室揭牌之际,来自国内外材料科学领域逾60位院士、专家担任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,他们将为姑苏实验室的发展出谋划策、保驾护航。
成立大会上,郑有炓、薛群基、陈凯先、江东亮等近30位两院院士现场接受了聘书。中国工程院院士、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薛群基说,从石器、铜器到半导体,材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,也是制造业的基础。我们所说的“卡脖子”技术,“第一卡”就卡在材料上。苏州发展基础扎实,围绕材料科学建设姑苏实验室非常及时,对苏州、江苏乃至长三角发展新兴产业都具有重要意义。
在材料科学具体方向上,姑苏实验室将聚焦电子信息材料、生命健康材料、能源环境材料等最前沿的研究领域。
姑苏实验室战略咨询委员会名誉主任、中科院院士郑有炓说,半导体材料是信息技术的核心基石。半导体材料到今天已发展到第三代,三代之间并不是取代的关系,它们优势互补、相互支撑。苏州在建设姑苏实验室的过程中,要把握好这些关系,围绕“卡脖子”技术,加强攻关。
苏州与中科院的合作源远流长,二十多年来共建科技创新载体30多家,超过中科院在全国布局的20%。昨天,中科院与苏州市政府签署了新一轮五年合作协议。双方将“一体”推进姑苏实验室建设,紧紧依靠中科院国家战略科技力量,突出材料科研布局的个性化特色,主动融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。
体制机制创新是关键,瞄准需求导向、协同攻关两个方面
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院长潘教峰认为,国家实验室开展的是国家所需的前沿基础研究,是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,服从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,完成国家重大使命。与此同时,国家实验室的研究成果最终要得到应用,成果转化对国家实验室不是可有可无的,而是不可或缺的。
当前,国家实验室的组织模式尚处于摸索过程中,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国家实验室的组织模式也在不断演化,并不具有统一的组织模式。作为一个开放系统,对国家实验室而言,处理好政府、大学及科研机构、企业的关系最为重要。潘教峰建议,要积极探索国家实验室的新型管理模式,构建“政产学研”紧密结合的治理结构,建立绩效预算拨款制度,建立协同攻关的科研组织模式,建立灵活用人制度和有竞争力的分配激励制度,建立基于目标完成情况的绩效评价制度。
姑苏实验室执行主任杨辉表示,建设姑苏实验室,我们将瞄准需求导向、协同攻关这两个方面。在体制机制设计上,我们首先明确要以需求为导向,需求导向的战略规划做好以后,再设计一套协同创新的机制,把科学问题分解成项目,然后高校、研究所、企业一起协同攻关项目,最后让成果在企业落地。
据介绍,姑苏实验室将创新体制机制,分别在组织框架、岗位设置、人员聘任、职称聘用、研究路径、知识产权归属等方面享受充分自主权,并积极鼓励其探索符合科技创新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,引领未来科技、产业发展,与国际接轨的各类新型管理体制机制;将重点打造科研项目立项管理与集成技术开发机制、开放融合的科研协同创新机制、“一室两制”和分类评价的人才发展机制、多元投入与放管结合的保障机制;大力践行科技体制机制改革,建立目标导向、绩效管理、协同攻关、开放共享的新型运行机制。